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是于2002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一所融历史、人文、生态于一体,与国际教育接轨、文化气息浓郁的现代大学。学校校园建筑风格独特,环境优美,具有浓郁的多元文化育人氛围。
学校下设物流学院、电商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外贸外语学院、国际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互联网学院、音乐戏剧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传媒影视学院、新媒体传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开设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酒店管理、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汽车检测与维修、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41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是湖北省重点、品牌、特色专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万余人。
办学14年来,累积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诚信示范单位”。
一、就业基本情况
1.1毕业生规模
2016年,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专科毕业生人数为2609人,从性别比例看,男生 1014人,女生 1595人,男生和女生比例约为3:5。
1.2毕业生就业率
截止到2016 年 9月 1 日,我校 2016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91.57%
从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来看,我校2016届毕业生主要倾向于在华中地区就业,这些地方相对于西北部来说,地区发展较好,人才吸引力也较大,房价适中,相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来说,生存压力要低一些,所以选择就业时兼顾了生存成本的考虑;其次是选择华东和华南地区就业,主要是上海和广东两地,由于城市经济实力强劲,各类企业资源众多,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大,获得高薪就业的机会更多,对学生自身来说,在一线城市漂泊虽然刚开始艰苦,但发展潜力大,年轻人比较关注个性与追逐梦想,大城市有着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所以趋之若鹜,这与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
我校2016届毕业生有92.8%的学生在各类企业就业,在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比3.26%,较之去年有所提高;升学出国占比2%,与去年相比也有提升。
1.继续完善“就业导向”科学化的就业考核评价机制。
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研究制定更科学、更具操作性的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强化对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效的考核,将就业率目标、就业质量目标、入伍预征目标等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同时,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突出对就业质量的调查分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2.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1)积极推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一年级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二年级设立创业教育课程,三年级设立就业指导课程,形成“三级融通”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对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和实用性。加强就业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毕业生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理性择业,培养毕业生的职业诚信、敬业精神、勤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2)为让毕业生更清楚地了解国家对应届毕业生的优惠政策、毕业生就业流程和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制定《武汉商贸学院毕业生就业实务手册》,详细讲解如何求职,协议书的签订、户口档案和报到证的重要性及使用流程,有效地保障了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3)加强对就业信息的管理。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信息网实时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运用就业APP实现学生及时查看就业信息,匹配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方便快捷地进行就业生源填报审核、就业派遣、就业信息反馈和问卷调查工作等。并辅以毕业生班级群、微信、就业讨论组等网络传播方式,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准备地去应聘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掌握了第一手的毕业生就业材料,为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起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二是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和知名校友等多方力量获取就业信息。
(4)为我校有就业意愿并积极求职的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社会孤儿、烈属和残疾、国家助学贷款(含生源地贷款)的五类毕业生,积极做好求职补贴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3.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就业队伍业务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优质就业为关键,建设“双师素质”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按照“校企培育”和“专兼结合”的思路,打造一支集指导、咨询、教育、服务、研究于一身的“双师素质”的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积极推进“校园导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了解企业招聘人才的方法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4.开展学生择业与企业需求的调查
对毕业生择业意向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进行调查,通过就业APP定向推送企业信息,可根据学生意愿与个性搜索并匹配合适的岗位,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意向调查和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宣传和择业指导,较好的服务于学生。
5.进行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论坛
由校企合作处牵头,与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合作,每周四定期开展企业论坛指导课,分享就业市场行情、职场规则与创业经验。通过企业家进课堂,拉进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分享,为学生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求职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6.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队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贯彻和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文件精神,我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各学院下设分会,设定专属的活动中心供大家进行交流学习,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将好的项目如何进行孵化,做到周周有交流,月月有活动。同时还与水木创成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参与创E+的线上创业实践课程。学生可以登录网站,接受线上的小项目,通过指导与实践,完成项目后获得报酬与积分,学生逐步闯关升级,不断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积累创业的经验。
1. 用人单位满意度分析
学校从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工作胜任情况等10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及满意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8.2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契合了用人单位对人才能较好胜任岗位以及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表3.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
项目
|
评价(人次)
|
非常满意
|
满意
|
|
一般
|
不满意
|
总数
|
958
|
1107
|
249
|
27
|
比例
|
40.92%
|
47.29%
|
10.64%
|
1.15%
|
|
|
|
|
|
|
|
|
|
2. 毕业生满意度分析
2016年,通过对 2389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对个人就业去向满意度达到 91.2%,对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超过 90.3%,说明毕业生认可学校的人才培养、就业服务和自己的就业去向。
3. 就业途径分析
学校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从下表的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择业信息来源的三大途径依次是媒体网络、学院推荐和校内招聘宣讲会。
1. 毕业生就业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学校按照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会议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到企业实践,企业在学校培训;最终实现“1”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彰显高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毕业生就业推进课程体系内容改革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学校积极推进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加快课程体系改革。以企业标准为依据,以基础课程建设为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着眼点,规划和推进课程建设,确保学生就业的“精准对接”。
3.毕业生就业深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并实施具有学科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或竞赛法、案例或项目教学法、模拟实训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法等,逐步形成一套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方法体系,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转变学生被动、应试的学习方式。同时,着力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鼓励和组织教师实施模拟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以提高优质教学资源运用效率和教学质量。
学校将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根本任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湖北经济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把改革创新作为学院的发展动力,改革机制体制,增强办学活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进一步研究和提炼特色鲜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努力形成示范效应。